这一篇,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冰山模型」里提到的,最深层的人的心理「动机」,来分析作为职场中的我们,对于自己职业生涯该从哪些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结尾附上性格测试量表及如何发现自己潜意识的文章地址)
先来几个灵魂拷问:「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笛卡尔从哲学思想里提出「我思故我在」表达了所谓的「自己」就是正在思考着的自己,人的自我意识就是自己的主人,然而直到被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类不是依靠自己的自由意识而存在,而是被自己的潜意识所操纵的」的观点所颠覆。
从此,潜意识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人的内心问题,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才能接近最真实的「自己」。
1. 弗洛伊德 – 「潜意识是人类行为思想背后的内驱力」
1895 年,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在文中里弗洛伊德提出了「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意识的层面,意识的部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无意识的潜意识的活动,潜意识才是人类行为思想背后的内驱力。
佛洛依德的意识和三格学说:
- 潜意识 – 受追求快感原则的支配;
- 前意识 – 是现实化的本能,是意识的人格化遵循现实原则;
- 意识 – 道德化的自我;
- 本我 – 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身体内的刺激的源头,如饥饿、生气、性欲等;
- 自我 – 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调节着本我又受制于超我;
- 超我 – 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在这座冰山里可以看到其实只有一少部分我们可以意识到的「自己」露在水面外面,比如我们平时想吃什么,想玩什么,为什么事情担心,为什么事情开心,这些都是我们能感知得到的意识,就是被露在冰山外面的那一部分。
然而大部分我们意识不到的「自己」都深藏在水底,比如那些无法解释的焦虑、违反理性的欲望、超越常情的恐惧、无法控制的强迫性冲动等等,是我们深藏在冰山下面的,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情感和意向,这些并不会被我们有所察觉的东西,常常以下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的状态控制着我们对事物作出本能的反应。
那么为什么要发现人的潜意识?
因为人的潜意识是不易骗自己的,潜意识会带着我们自动选择我们更感兴趣,也是最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利益角度,帮我们实现自我做出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不会过多的去考虑现实中的利益得失。
潜意识就是「心灵在与我们对话」,知道到我们发自内心的愉悦才是最适合的选择。
2. 荣格 – 「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潜意识包括了伴随着我们的生命与生俱来的能量体,我们的许多重大的情绪与认知的根源都在于此。我们的生活模式、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追求等等,往往都是由潜意识来决定的。所以荣格说,你可以意识到你的潜意识的时候,你就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潜意识,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几年前的一部高分电影《盗梦空间》里有一个经典桥段:
「费舍即将继承父业,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公司的老板,为了阻止费舍,小李子通过梦境进入到他的潜意识里,在费舍梦境中对他的潜意识植入了一个想法,让他产生:我的父亲爱我,但是不想让我跟他一样,成为他那样的人。当现实中费舍醒来之后,便听从了自己潜意识的声音,直接解散了公司。这个桥段就很直接的表达了,人的潜意识对于人命运的影响。」
每当我们做出一些决策,遇到某些事情会产生一定认知倾向时,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 我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反应?
- 这是我的意识控制,还是我的潜意识控制下产生的?
- 这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还是受到某些影响之后的结果?
站在职业方向的决策时,我们也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 我选择的这份职业是我兴趣使然,还是他人和环境影响我做出的选择?
- 除去利益权衡的计算,我目前从事的这个职业是否使我感到快乐?
- 目前这个职业带给我成就感的时候,我是否因此感到愉悦和激动?
我们只有将大多数决定都用意识层面来处理,才会减少潜意识或者说命运层面上的安排。
那我们为什么要控制潜意识呢?
上文说到,潜意识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做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选择。然而当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并不擅长的时候(比如我爱唱歌但我五音不全)还要继续跟随我的潜意识做决定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你的潜意识没有被意识到,你的选择并不是综合了个人利益,社会环境和兴趣爱好等等一起作用的结果,那么你完全随着潜意识的选择只会带来很多挫败和失意。毕竟很多情况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3. 马斯洛 – 「最高的动机是不用激励的」
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以研究人的意识,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学第三势力,即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
其中重要的领路人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 生理的需求 – 满足基本需求,维持个体生存;
- 安全的需求 – 保障安全稳定,免除恐惧威胁;
- 归属于爱的需求 – 建立情感联系,归属某一群体;
- 尊重的需求 – 内在价值肯定,外在成就认可;
- 自我实现的需求 – 充分发挥潜能,实现理想抱负;
我们比较熟悉的马斯洛需要层次大多数都是金字塔结构的样式,其实那是不够客观的:
因为人的需要层次并不是独立呈阶梯性逐层满足的,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所提到的五种需求层次,在人体中其实是同时存在的,(在正常人中)并不存在只有某种需求单独存在的情况。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需要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需要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革命先烈面对侵略者对其身心进行极其残酷的折磨,生理和安全完全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还能坚信自己的革命信念,最终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
- 生理需求被基本满足后,人体进入主要由安全感主导的状态;
- 安全感被满足后,人体主要由爱和归属感主导;
- 满足了爱和归属感,人开始追求价值;
- 而当人达到自我实现时,其行为由匮乏性需求主导转向为成长性需求主导。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归属为低级需要,基于物质条件的满足需要持续不断地被满足,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是递减的;比如说我口渴,我喝了一瓶水我很满足,但是连续喝两瓶,三瓶,十瓶就不太行了;
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归属为高级需要,基于一定的社交关系,需要持续被满足带来幸福感衰弱的不会那么明显;一个人说我漂亮我很开心,两个三个一百个人都说我漂亮我更开心。
那么了解了我们每个人的需要层次,如何去指导我们的行为呢?
- 了解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心理环境;
- 针对性的调整自己行为,去追求下一层次的需要满足;
人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就要去实现更高的需求和目标,唯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纵观我们的一生,都是用意识去不断地发掘和调节自己潜意识的过程。了解自己处于每个需要层次里真正想要的,才真正知道我们适合什么,最终才能发挥自我最大价值。
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考问题深入;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有的人办事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等等这些心理特征的差异都会体现出个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不同。不同的心理特征适合什么样的职业类型,可以通过测量来做一个角度的判断。
1959 年约翰·霍兰德教授在长期就业指导实践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又称 RIASEC 理论。理论将人的职业兴趣划分为实际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常规型(Conventional)六种类型,每种类型具有相应的特征。
- R 实际型 – 富有技术能力,喜爱具体的行动,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
- I 研究型 – 具有聪明、理性、好奇、精确、批评、分析性内省等人格特征,重视科学性事物的价值,偏爱对事物构成的理解。
- A 艺术型 – 具有想象、冲动、直觉、有创意等人格特征,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境,追求美的价值。
- S 社会型 – 具有合作、友善、助人、善言谈、洞察力强等人格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重视社会性、道德性活动的价值。
- · E 企业型 – 富有冒险、野心、乐观、自信、精力充沛、善社交等人格特征,具有表现力与指导力,期望权力和地位,重视政治、经济等方面成功的价值
- · C 常规型 – 具有顺从、谨慎、稳重、有效率等人格特征,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希望组织与秩序。
霍兰德以一个六边形图形来对六种兴趣类型之间的关系加以表示,认为这个六边形结构模式表现出这样的规律性:R、I、A、S、E、C 按顺时针排列形成环形;每两种类型之间有三种关系,即相邻、相隔和相对。
按照测试结果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呢?(测试地址在文末)
- 测试结果可以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部分参照,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
- 对照分析一下现在困扰自己的工作状态,是不是因为性格特质和工作内容匹配度有问题;
职业个性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关键是你是不是充分挖掘了这些潜在的特性,并结合这些特性和兴趣爱好,找到了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才是你能否更好地发展的关键。
接上文,在测试了我们的职业兴趣之后,我们会得到这样的雷达图,假设这是我们自己测试后的结果。这个图给到我们几个方向,通过雷达图我们可以分析出:
- S.E.R 三个类型的分值最高,说明这个图中所示更适合的职业方向是社会型,企业型和实际型。
- 相邻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大,SE 相邻类型相关性最大,说明适合社会型和企业型交叉相关。
- 相隔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次之;AE,SC,ER 相隔,分值越高相关性也相对大一些仅次于相邻。
- 相对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小;SR,EI,CA 等相对,相关性比较小。
可以看到一方面,职业选择中因为我们本身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单一类型显著突出的情况不多,我们可以在六大类型中得分居前三位的类型组合而成,构成其兴趣组型如上图 ASE ,SEC 等;
然而另一方面,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还要参照社会的职业需求及获得职业的现实的可能性。职业选择时我们也会不断妥协,寻求与相邻职业环境、甚至相隔职业环境。如上图还可以选择 RES,RAS 等等;
如何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我自己的情况做个参考来分析(我六个类型都非常平均)从入行到目前工作 10 年,我的职业发展路径跟我的职业兴趣测试的结果是比较吻合的,下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职业发展旅程:
- 我的 A 型 – 刚毕业,我根据我本科动画艺术的专业,选择了入行广告公司的创意设计岗位;工作 1 到 3 年,根据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选择了互联网公司做 UI 设计岗位;
- 我的 I 型 – 工作 4 到 5 年的这个节点我发现了我岗位的天花板和职业的瓶颈期,从互联网行业设计师转到产品经理岗位;
- 我的 AI 型交叉 –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磨练,我找到了我最喜欢的方向是体验设计师;
- 我的 S 型 – 工作 10 年之后,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开始不断输出自己的方法论;
- 我的 S 型继续发展 – 我找到了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 S 型输出 AI 交叉的经验;
- 我未来的 SAI 型 – 通过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把体验设计提到更高认知维度,继续输出方法和思考;
以上是我的职业兴趣以及我的 10 年职业路径,我从中找到了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认识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不断积累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我们时常被教育,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可是到底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呢,似乎 「 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这三个灵魂拷问,时常在我们内观自己的时候出现在脑海里,随着阅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和周遭环境的变换,似乎这三个问题贯穿了我们整个人生,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出现这三个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一样的童年经历,不一样的家庭环境。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选择,达到事业上的成功是一种自我实现,拥有美满的家庭生活也是另一种自我实现,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答案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好的人生。
只要我们能够足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的选择都是适合我们的,能够做到自洽,那就是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完美人生。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