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APP设计 > 为什么按参考图设计出来的效果,总比原图差很多?

为什么按参考图设计出来的效果,总比原图差很多?

都说做设计找对了参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但成功一半可不是我们的目的,把另一半也做好才是。

参考优秀的作品来做设计是一个相对高效、简易的办法,但经验不足的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与参考作品过分相似,把借鉴变成了抄袭;二是做出的设计与参考的效果差距很大,没达到找参考的目的。

为什么很多人按着参考设计出来的效果却总比参考差很多?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参考中的文字都是英文,换成中文就不好看了;比如参考中的图片质量很高,而客户提供的图片素材质量太低;比如参考作品难度太大,很难达到它的水平等等。

其实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你没找到参考的精髓,忽略了参考中一些比较重要的特点和细节,该借鉴的地方没借鉴,该学习的地方没学习。

举个例子:需求为设计一张夏季大促的服装banner,要求年轻时尚、有视觉冲击力。于是我找了下图来作为参考,该参考基本能满足以上设计需求。

既然要以它作为参考对象,当然要分析它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总结出几点来:

  • 以人物为视觉主体,并用一个大大的英文字母「W」与其结合;
  • 人物周围增加了一些辅助元素(黑色插画风格的植物)进行装饰;
  • 使用图叠文的形式,把主体叠加在标题上;
  • 背景中加入了用小圆点排列的底纹;
  • 画面周围用直线进行点缀;
  • 以红、蓝、白为主的色彩搭配。

似乎就是以上这几点决定了该画面的基调,于是我照着参考的感觉换上自己的元素,一张banner图很快就做完了。

经过对比,大家应该都能看出,虽然两张图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上图的效果明显比原参考要差很多,这种情况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吧,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完全符合自己内容的参考,别人的方案都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内容来设计的,我们又不能完全照搬,而是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调整,而问题就出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

下面我们来看看,我的设计方案相比参考作品漏掉了哪些重要的细节,以及有哪些地方没处理好。通过对比和认真观察,我发现:

参考中模特的衣服颜色很鲜艳、对比很强,视觉上比较年轻、比较时尚,而我的方案中模特的服装是灰色的,所以视觉冲击力会弱一些;

参考中的标题字体比较有个性和设计感,而我的方案中使用了一个普通的字库字体;

参考中叠加在模特身上的字母「W」很有张力,轮廓比较优美,而在我的方案中,改成的数字「5」既不美观、也没张力,与人物组合在一起不好看;

参考中模特周围搭配了一些植物元素,虽然有点乱,但起到了丰富和装饰的效果,而且由于是黑白色,所以并不会对主体产生太大干扰,而在我的方案中,取而代之的浪花元素则非常乱,影响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参考中人物与字母「W」以及后面的植物元素有穿插关系,更有设计感,而在我的方案中只有叠加关系;

参考中主次关系很明显,人物占比最大最为突出,其次是标题,再到其他文字,而在我的方案中,标题与人物的层级没有拉开,所以视觉上有点混乱;

参考中小文字排版的比较灵活,没有刻意追求对齐,而我的方案排版则太过规矩,细节处理很粗糙。

另外,参考的调性比较酷,且左右两边比较空,所以用了很多直线与圆点作为装饰元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和变化。

搞清楚问题所在以后,我们再来对症下药。

重新用一个服装颜色比较亮丽的模特,不一定要跟着参考用两个模特,其实一个人更适合与数字「5」结合。

重新设计了一下标题字体,在笔画上加大了粗细对比,使其更有个性、更时尚;

重新设计了数字「5」,使其笔画更有张力,字形更优美;

把浪花元素换成更好控制、更适合模特调性的植物元素,不过没必要一定像参考中的植物元素这么复杂,由于我们的模特比较可爱,所以在设计调性上也可以清新一点,为了尽量减少视觉上的混乱,我还把植物下半部分用圆框裁剪了一下。

将人物与植物元素、数字「5」做了有序的穿插组合,更美观也更有设计感。

排版时把标题文字适当缩小,拉开了其与主体的大小对比,主次更分明。

重新调整了小文字的设计形式,把「5折起」等文字设计成一个圆形的徽章图案,而「实付满299元」等文字则分为两行用小色块突出,以上两组文字的设计既有呼应的地方,也有鲜明的对比。

重新调整了小文字的排版方式,视觉上更灵活、更有设计感,再配上并没有沿用参考中对比度很强的红蓝搭配,而是用了偏向夏天,比较清爽的橘红搭配青色和黄色。

舍弃了参考中圆点及直线装饰元素,在画面左右各增加了一点英文作文装饰,视觉上更简洁一些,且也有一些细节可看。

到这里这则banner就做完了,我们可以与参考对比一下:

有没有参考优秀不好说,但整体效果还算可以,而且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改变,且优化了原参考中标题不遮挡太多、视觉有点乱、文字信息不突出等问题。

结语

在借鉴别人的作品时,既要看到它显现的特点,比如元素、构图、形式、字体、色彩、排版等,也要观察它的隐现特点,比如层级关系、对比关系、画面的协调性、各元素的细节处理等等;既要学到它的精髓,也要懂得做一些适当的取舍和改变。

当然,既然是借鉴,就避免不了会有原作中的影子,其中的「度」要把握好,以免侵权,在设计一些重要的案例时尤其要注意,不过改动越大,难度也会越大,这也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希望本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