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支付宝变更了主色,将本来的天蓝色变更成了深蓝色,相信大家都已经在各个平台的推送新闻中关注到这个消息,我们来看看色彩的对比。
我要从这个事件入手,来分析下现在UI主色定义的大趋势和成因。
通常,品牌主色更新,都不会是因为设计师自己的决定,而是企业在商业策略上优先做出了调整,然后通过品牌视觉上的变更将这个信息隐晦的传递给消费者。
这么听起来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改个颜色消费者就会对你产生不同的印象,难道不是根据你提供的服务和商品质量决定?
这就是色彩玄学的地方,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寓意,一部分是来源于生理上的反应,一部分来自文化影响。
先说生理反应,因为红色是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的色彩, 所以带给我们视觉上的迫近和扩张感,会加快我们心脏跳动的频次,所以它一直是热情、活力、力量的象征。甚至有一个专有的名词来形容红色对人产生的影响 —— 红色性效应。比如如果你盯着下面这些图片多看一会儿,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心跳加快了。
而有一部分本在光谱中比较 「中庸」 的颜色,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寓意,是基于文化和历史因素而赋予它们不同的质地。比如粉色,在进入20世纪现代社会以前,是男性的专属色。《旧唐书·高宗纪》记载:「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其中五品官员的浅绯色就是粉红色。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大教堂创作的壁画 《创世纪》中,天父也身着紫色外衣(你品,你细品)……
当然,粉红色现在的性别倾向,大家都已经熟知,就不继续科普下去了,只需了解一件事,人们无论是从生理还是文化认知层面上,都会受到色彩的影响,并基于这样的影响,改变对事物的认知,比如看看下图。
举个最近的例子,大家熟知的户外运动品牌 —— The North Face 北面。作为一个成立了半个世纪的老牌户外品牌,它带给我们的早期印象一直都是一个面向户外爱好者的严肃的品牌,完全就是程序员、中产阶级白领男性、企业主的衣柜,无论如何我们是不能将它和年轻人联系到一起去的。
但随着品牌的发展,北面开始开始进军街头潮流文化领域(黑人问号脸)?首先和日本品牌Nanamica合作了一个面向日本本土的产品线,偏向机能、都市、年轻人的 UrbanOutdoor 风格。于是旧有的红色品牌标便不在该系列中使用,而是替换成了紫色,摇身一变加持潮牌 BUFF。
而后在全亚洲领域其它地区,推出使用黑色标志的系列,来面向潮牌休闲、机能系列。
可以说,现在走进北面的新店,你已经很难把它和中年人、严肃、没品味这些关键字联系在一起了,而这就是色彩在品牌发展中的真实调整和原因。
做了那么长铺垫,下面我们回到主角支付宝身上,分析下改版和主色变更的细节。
要先从年初支付宝举办的合作伙伴大会说起,蚂蚁金服CEO在会中宣布了要将支付宝升级成生活开放平台的战略,帮助国内4千万商家做数字化升级。
这当中的重点 —— 生活开放平台,其实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服务进行整合,类似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合体,囊括衣食住行民生等领域,用户只要通过支付宝这个入口,就可以获得各式的服务。直观表现,就是支付宝金刚区顶部的外卖、美食、酒店、电影、市民中心……
是不是看起来越来越不像一个支付工具了?支付宝这几年做过非常多的尝试,包括前两年的支付宝社交。作为设计师,不要只孤立的站在用户角度去理解,任何大型产品的改动,都有商业层面的考虑,而大多都是形式所迫。
资本本身具有扩张的属性,一款产品也要在营收和流量中获得持续的增长,改版就意味着过去的方式已经遇到瓶颈。支付宝背后的蚂蚁金服承受了巨大的监管压力,金融服务上的受限大大影响了发展的进程,直接能感受到的就是余额宝上限降为10W,年化下降到 2.2。
具体细节不深究,结论就是如果支付宝不开辟新的方向,那么营收和市值都无法进一步的增长,而最后它们瞄准的,就是生活服务。
这次改版界面本身的变化并不太大,最直接的改动是logo颜色上的变化。
因为色相范畴并没有大改,所以蓝色具有的商业、专业、严肃的特点,就不多做分析了。我们来从专业层面分析这个色彩的变化。
首先通过识色器选出这两个颜色,通过 HSB 值来分析它们的变动。色相 H 由 199→212,饱和度 S 从 100→99,B 值从 91→100。
在这个变化中,饱和度几乎没有什么调整,主要的变动在色相和明度上。色相的小范围变动让本来的浅蓝变成了「深蓝」,通过色相的调整将本来的颜色变得更突出、尖锐。
但是这样的改动下,如果明度没有变化,那么颜色就显得有点太 「深「 了,过度严肃化显然也不能讨好用户,所以这次 B 值被拉满提升到了 100,使色彩的感觉更明亮讨喜。
不得不怀疑支付宝色彩的改版受到潘通 2020 年的年度色影响,Classic Blue 19-4052 色,HSB 值为 208.88.51,在色相上与新版的色彩 212 几乎一致。
最后总结,这次色彩的更新,支付宝本来轻松安全的蓝色变得更显眼,更有冲击力,更有识别性。这让它在一众 APP 中可以更好的被凸显出来,比如下面是我自己界面的截图,大家可以看看底部支付宝图标在整体图标中的变化。
再者,这次支付宝的蓝色,在一众蓝色类图标中也是独领风骚,常见的蓝色系图标在显眼度上都被比了下去,例如知乎、APP Store、饿了么、携程、微信读书等等。
这次的色彩调整,符合产品本身的定位,一个面向生活服务所以需要被高频次打开的应用。同时在界面的感官上也能让用户区分出和过去的不同,身份从电子钱包开始朝其它方向拓展的信息。
这次支付宝的色彩改版,不是孤例,这几年做过色彩调整的产品数不胜数,还有网易云音乐、百词斩、快手、微信,国外则有Facebook等等。
这些 APP 色彩的调整方式和支付宝的几乎一致,除了色相的轻微变动以外,无不提升了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让产品本身更容易被用户察觉。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必须还要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对于 APP 产品品牌的色彩应用上,并不只取决于 APP 本身和用户个性上,在真实项目案例中,势必要考虑到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 竞争。应用不仅要在密密麻麻的应用列表中能吸引用户,还要在用户使用过后得到深刻的印象。
像线下品牌中应用的浅色、性冷淡色,是因为无论产品还是门店、物料,都有给客户更长的接触时间,也包含了更强烈的感官体验、更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比如下图我拍的某日系品牌门店。
但 APP 的色彩应用无法和真正的品牌视觉划上等号,用户首先下载完应用要记得打开,打开后还要记得下一次再启动(次日留存),短暂体验之后还要能和竞争对手争夺心智定位(印象深刻),这都迫使移动端产品的色彩开始越来越激进,越来越鲜艳。
罗永浩前两年说过的一句话比较中肯,就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争夺用户时间的阶段了。放眼望去琳琅满目的产品和 APP,可以让用户选择的东西太多了,信息大爆炸也让用户本身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难被打动和转化。
任何产品投入上线的那一刻就进入时间争夺的战场,躺赢这种事是不存在的。所以强如支付宝这样的应用,也要在面对美团步步紧逼的压力下不断调整策略,希望吸引用户更多的关注和使用频次。
所以,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对 APP 主色的应用趋势,可以这么来总结,我们确定了色相值以后,那么就会将色彩最终确定在识色器的右上角区域中,也就是高饱和度和明度,比如下面的截图。
这也是未来我们作为 UI 设计师进行主色配置的重要参考,因为色彩对于品牌和产品,不止是用来表现自身个性,而是更具侵略性,去主动占据用户的注意。
这篇内容主要围绕的是产品主色的相关思考,虽然最后我们强调了色彩是要富有侵略感,但并不是说在整个应用内的配色完全都是大开大合的,比如下面的反面案例。
专业的 UI 配色还需要通过很多细节的调控来降低应用内色彩对用户的负面影响,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